close

日本制造謀求社會5.0升級:日立物聯網戰略啟發中企

日本制造謀求“社會5.0”升級:日立物聯網戰略啟發中國企業

時代周報記者 陸一夫 覃碩 發自東京、北京

2017年中國零售業最大的風口,莫過於是“無人超市”。今年7月9日阿裡的“無人超市”首次在杭州開業上線,這個馬雲口中的“新物種”再次攪動瞭新零售的發展趨勢。在業內人士看來,無人超市是對傳統便利店的一次升級改造,它降低瞭人工、店租、選址要求,核心在於“無人化”運營和“自助化”服務。

這種深度變化的背後,是物聯網正在向現實社會逐步滲透的案例實證之一。事實上,從“德國工業4.0”到“中國制造2025”,隨著工業4.0的熱浪在全球蔓延,每一個國傢都在認真思考自己的戰略表達。

在中國,從個人穿戴到智慧傢居,從車聯網到智慧城市等各領域,物聯網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根據《2016-2017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超9000億元,同比增速連續多年超過20%,並已初步建成涵蓋傳感芯片、網絡、軟件、應用服務在內的物聯網產業體系。

但鄰國日本卻走出瞭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2016年,日本內閣會議首次提出“社會5.0”戰略,目前是通過信息通訊(ICT)技術實現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高度融合,打造“超智慧社會”。

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日本制造業的代表性企業日立集團也在物聯網層面形成瞭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案。日立將物聯網建立在工程機械、電梯等大型設備之上,並通過合作夥伴提供的技術重塑工業生產流程,從而實現軟件和硬件層面的同步升級。

從宏觀角度來看,日立的物聯網戰略是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從生產環節到生產工具,再到產品本身,日立在物聯平臺上實現微觀到宏觀的聯動,最後再實現城市與社會之間的物聯。

事實上,近年來西門子、通用、谷歌、阿裡巴巴等巨頭也紛紛在IOT領域進行佈局,物台中月子中心推薦聯網領域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此,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執行役社長兼CEO東原敏昭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日立的優勢在於不僅有OT、IT等軟技術,還具有豐富的實體產品,可以實現軟件、硬件、平臺的系統整合。

“日立致力於四個大的事業領域,電力與能源、產業與流通與水利、城市、金融與公共事業與健康醫療。我們認為在這四大領域中,讓我們的OT、IT及IoT平臺Lumada發揮綜合作用,一定比其他單單是IT企業、或咨詢企業、或以台中產後護理之家推薦商品為主體的企業要強出許多。” 東原敏昭說道。

智能電梯與日立物聯樣本

如果要窺視日本的物聯網戰略,日立是一個值得觀察和研究的樣本。根據日本調查公司Patent Result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提高工廠生產效率及部件壽命管理效率的IoT相關技術排名中,日立高居國內第一。

為瞭加速ICT進程,日立在2016年就推出瞭物聯網平臺Lumada。Lumada是一個收集和分析數據的軟件平臺,能夠提供邊緣裝置與連線功能的整合,通過串流與批次資料的處理和進階分析,形成一套可重復使用的解決方案藍圖。

以電梯為例,日立最重要的創新之處在於其大數據系統。基於雲計算架構,日立可實現電梯全生命周期海量數據的存儲、分析和挖掘,解決瞭單臺電梯歷史運行數據存儲量的瓶頸,可以實現終端丟失數據的同步恢復,形成電梯運行的健康報告,可以更好地進行故障預診、緊急救援,並為研發、售後提供數據支撐。

在研發方面,日立也充分利用大數據系統收集的海量數據,可以優化部件結構,實現智能研發,精準地提高產品質量,為客戶能乘坐舒適安全的電梯打下堅實的基礎。目前,日立電梯已實現瞭真正意義上的電梯物聯網建設,建立起瞭應用於後市場服務的電梯服務支援系統、ELECLOUD?移動終端信息平臺、MUG?電梯保養系統。

“作為企業的黃金法則,必須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執行役專務、樓宇系統事業集團CEO佐藤寬說,首先要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把強大的技術力量投入到產品中去。“日立在追求和其他競爭對手不一樣的個性化之路。”他表示,日立電梯不僅要追求直梯、扶梯的硬實力,也在追求其空間舒適性,通過改善顧客搭乘電梯愜意度,來提高其附加價值。

日立表示,未來將加速推進運用IoT技術的社會創新事業的開展,加大在城市、醫療健康等重點領域的服務提供力度,力爭在2018財年將台中坐月子中心價格集團全球銷售額提升至10萬億日元。

目前日立內部的ICT推進很快,日立建機株式會社執行役專務田淵道文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公司與幾年前相比焊接機器人[股評]的比例大幅增加,部分生產線中使用焊接機器人的最高比例可達90%。

此外,他表示日立建機搭載ICT技術後節省瞭大量的人力物力。“跟原來普通的設備施工相比,目前施工工期可以縮短20%。”田淵道文指出,以往施工現場需要人力去進行測量,但信息化施工以後,人力測量的人員成本,包括測量後畫線拉線、樹標、放旗等人工成本都可節約下來。

對於ICT技術何時可以推廣至中國市場?田淵道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日立正在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探討,尋找恰當的時機。

考慮到物聯網是未來城市乃至整個國傢的底層基礎設施,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傢安全,對於相關技術在中國推廣可能會遇到的阻力。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執行役社長兼CEO東原敏昭表示,希望能繼續加大與中國企業合作的力度,運用日立的物聯網技術,為客戶及客戶解決實際問題。

“僅僅日立集團一傢是做不到的,需要與合作夥伴一起開展協創。Lumada是一個開放式的IoT平臺,我們自然希望利用Lumada讓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得以提升。”東原敏昭表示。

日立的這一套方法論,正是值得國內企業學習的地方。由於物聯網的市場非常廣闊,任何一個企業都難以通吃所有領域,因此與其全面開花,不如把優勢領域做大做強。這也意味著國內的企業還是應當將合作放在競爭之上,共同將物聯網的蛋糕做大。

“社會5.0”的中國意義

日立的物聯網戰略,與日本早前提出的“社會5.0”議題相吻合。2016年1月,日本政府首次提出“社會5.0”概念,目的是最大限度應用信息通訊(ICT)技術,通過網絡空間與物理空間的高度融合,給人帶來富裕的“超智慧社會”。

“社會5.0”是指人類的社會發展從狩獵社會到農耕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下一個階段將是超智慧社會。這個概念的核心是精準並有效的進行社會服務—將必要的物品,向必要的人,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必要的提供。

這一理念在少子高齡化的日本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日本的老齡化非常嚴重,65歲以上的人口高達台中產後護理中心1.27億,超過日本總人口的25%,預計到206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將占總人口的40%。

高齡化意味著勞動力供給下降,隨之而來的是急需提高的自動化生產水平。“社會5.0”提出,日本不僅要提升核心產業的競爭力,還要實現國民生活的智能化,通過物聯網IoT、機器人、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技術解決少子高齡化、環境和能源等社會課題等。

這也是當下中國所面臨的相同境況,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傳統的制造業必須更新換代,將自動化生產水平再提高一個水平。近年來,珠三角、長三角等地掀起瞭“機器換人”的熱潮,這也催生出龐大的IoT需求。佐藤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日立電梯成都制造基地已經率先使用智能化生產系統,並將技術逐步普及輻射到其他包括日本在內的工廠。他透露,日立的IoT戰略不僅僅是技術層面,在硬件層面也有著佈局,比如在鐵道方面,日立可以提供列車、信號、交通IC以及月臺監視鏡頭等。

“監視鏡頭可以用來掌握車站的人流情況,幫助研究如何提高車站大樓中的商店的銷售額,以及幫助車站做到更加節能等等。”東原敏昭介紹道。

這一點也許是中國企業應該學習的地方。目前國台中產後護理機構內的科技巨頭,包括阿裡、華為、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都在爭相佈局物聯網,但大多隻是在軟件或硬件層面上進行投入,並沒有像日立這樣做到軟硬件同步革新。

這是由於國內物聯網的市場規模巨大,任何一傢公司都難以徹底吞下。根據《2016-2017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占據全球領先地位。若想分食這一蛋糕,國內的互聯網巨頭應當意識到合作的重要,完成產業鏈上下遊的緊密合作。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ctdx82pv9 的頭像
    tctdx82pv9

    舊照片都給我

    tctdx82pv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